联系彩票网
-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shihuitaiqian.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第三系列
“小土豆”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眼下,河西走廊等灌区的马铃薯收获已近扫尾,一台台大型马铃薯收获机列队驶过,一颗颗圆滚憨实的马铃薯从泥土里翻滚出来,村民们紧跟其后,手脚麻利地捡拾。
陇中、陇东等地马铃薯收获进入高峰期,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们组织农机手驾驶着机械,来回穿梭在田地间,收获的一袋袋马铃薯堆满地头,吸引客商们前来收购,拉运马铃薯的车辆络绎不绝。
马铃薯是甘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1/4以上。近年来,甘肃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为牵引,统筹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带动产业链价值链提升,推动马铃薯产业走上了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努力实现马铃薯大省向马铃薯强省跨越。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作为马铃薯大省的甘肃,把种薯提升作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
记者在榆中县城郊的甘肃农垦亚盛薯业看到,洁净程度为十万级的薯业研发中心,一层层台架整齐排列,一个个玻璃瓶摆放其中,瓶里马铃薯脱毒苗绿芽娇嫩。
组培室里,工作人员“全副武装”,身着白大褂、戴着帽子和口罩,在洁净的操作台上,手持镊子,小心翼翼地将瓶苗进行茎尖剥离脱毒操作。
脱毒种苗移栽到连栋温室无土栽培后,经过80天至120天生育期,结出一颗颗鸽子蛋般的原原种,再进行原种、一级种薯、二级种薯扩繁后,种入大田。
就在亚盛薯业加快种苗脱毒、种薯繁育,将每年生产的1.2亿粒原原种运销各地之际,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定西马铃薯研究所采用“雾培法”技术,提升脱毒种薯生产方兴未艾。
连栋温室的苗床上,马铃薯苗绿意盎然。揭开苗床下的幕布,水雾潮湿,露出纤毫分明的白色根须,吊挂着一颗颗原原种。
“我们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雾培法、水培法技术,通过高架苗床、精准施肥供水、智能控制薯苗等,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定西马铃薯研究所所长李进福介绍,他们年生产原原种8000万粒,向全国各地销售,并向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俄罗斯等7个国家出口。
被誉为“中国薯都”的定西,培育种薯生产企业36家,年产脱毒种薯200万吨以上。今年建成原种繁育基地12万亩,一级种薯繁育基地114万亩。
据悉,马铃薯为无性繁殖作物,很容易感染病毒,带病毒的马铃薯种子种到地里,产量、品质下降,易腐烂霉变。甘肃通过马铃薯种薯脱毒繁育技术,突破了马铃薯关键生产技术的瓶颈,全省基本实现脱毒种薯“全覆盖”。
甘肃加快构建规范完善、全国领先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今年全省马铃薯种薯生产面积达到47万亩,其中原种繁育面积达22万亩,预计可生产原原种14亿粒以上,甘肃马铃薯种薯繁育在全国的区域优势日益凸显。
脱毒种薯更需“良种”。甘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科研人员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自主研发了一大批马铃薯新品种,同时培育引进希森、冀张薯、大西洋、夏波蒂、克新等国内外优质种薯,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为马铃薯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自主选育出46个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约占甘肃马铃薯种植总面积的“半壁江山”;庄浪县农技推广中心在成功选育“庄薯3号”“庄薯4号”的基础上,“庄薯5号”于今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庄薯6号”“庄薯7号”新品系已完成选育;甘肃农业大学针对河西地区缺乏专用加工型品种的问题,选育的“甘农薯7号”,可与国外大西洋、夏波蒂等全粉加工型品种“媲美”,选育的“甘农薯9号”耐旱耐高温,在今年干旱年份增产显著。
品质的背后是品种,品种的背后是科技。甘肃把科技作为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鸟之两翼”,以脱毒种薯、立式深旋耕、黑膜起垄覆盖、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为核心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在主产区大面积推广,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效应进一步凸显。
马铃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特点,被称为“铁杆庄稼”。甘肃的寒旱资源特征,成为全国马铃薯最佳种植区域之一。
春耕时节,从陇东黄土高原,到河西走廊灌区,机械化播种马铃薯遍布田野;盛夏时节,陇原大地,“洋芋开花赛牡丹”;秋收季节,采收机驶过,沾满泥土芳香的马铃薯翻露出来,农人忙着分拣、装袋、封口、装车;冬季,陇南白龙江、白水江沿岸的川坝河谷地带,陆续冬播马铃薯,实现了冬播夏收。
据统计,我省86个县(市、区)中除个别高海拔纯牧业县外,其他县(市、区)都种植马铃薯,优势区域包括中东部、南部和河西走廊的33个县(区),优势区面积产量占全省的85%以上。
在民乐县南丰镇万亩马铃薯基地,甘肃鼎丰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薛贵民介绍说:“我们这里推广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控制等新技术,平均每亩马铃薯产量3吨,按每斤七八毛钱的收入计算,每亩产值4500元以上,除去种子、农膜、化肥等物化投入,每亩纯收入1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民乐县推广水肥一体化替代地膜技术,有利于机械化联合收获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杜绝了白色污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马铃薯品质。
目前,我省马铃薯平均单产1.5吨,河西灌区的民乐、山丹县马铃薯平均单产超过3吨。在中东部旱作业区,通过新修高标准农田,把机械作业难的“鸡窝田”改造成了连片的“宜机化”耕地,马铃薯单产大幅提高。
在安定区鲁家沟镇将台村海拔1850米的高标准农田,引洮河水上山,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建成1040亩的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区。“这是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每亩用水100立方米,今年亩产马铃薯2000公斤以上,增产效果明显。”定西沃土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安磊介绍。
新型经营主体挑大梁。我省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组织方式,持续强化主体培育、示范带动和利益联结,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订单收购,带动农户种植“致富薯”。目前,全省从事马铃薯产业各环节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55家,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
曾荣膺全国“十大马铃薯种植状元”的定西市鑫源马铃薯良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永军,带动农户从220户拓展到7个合作社抱团发展,带动农户2000余户,打造500亩原种扩繁、2000亩一级种薯扩繁、1万亩淀粉加工薯扩繁,马铃薯商品价格从每斤0.7元提高到每斤3元,为薯农增加了收益。
马铃薯既是粮食作物,又是高效经济作物,在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双重功能,对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产业振兴有重要作用。
我省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倍增行动,持续加大马铃薯产业扶持力度,分区域建设中东部“梯田+马铃薯产业带”和河西灌区“高效节水+马铃薯产业带”,共建设万亩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千亩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240个,辐射带动了全省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建成“会宁—安定—渭源—临洮”1个百万亩以上旱作区高淀粉马铃薯示范片带、“山丹—民乐”30万亩以上灌区加工型高产高效全程机械化马铃薯示范片带。
据统计,2022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62万亩,产量达1500万吨,产值达340亿元。其中,以33个县(区)为主的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生产区、河西灌区全粉及薯条专用型生产区和南部早熟菜用型生产区等优势区面积达746万亩、产量达1326万吨、产值达305亿元,优势区面积、产量、产值占比分别达86.6%、88.4%和89.7%,通过标准化基地建设示范带动形成跨乡成片、跨县成带的产业带,推动马铃薯产业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
“甘肃马铃薯别具风味,薯条薯泥吃起来软糯沙酥,定西宽粉吃起来劲道十足。”山东华博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子通说。今年5月,山东华博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与甘肃通渭飞天食品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双方携手促进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
华博基因作为山东省济南市甘肃商会的副会长企业,商会成员里有“豆花姐”火锅等知名企业,“豆花姐”火锅在济南有80多家直营店,是山东人品尝“定西宽粉”的首选火锅店,华博基因致力于讲好“定西宽粉”的品牌故事,孵育出定西宽粉等更多“甘味”品牌。
省农业农村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甘味”品牌战略的决策部署,通过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营养品质评价、安全追溯等机制,构建包括“甘味”公用品牌、市县区域品牌、企业商标品牌在内的“甘味”品牌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创建马铃薯“甘味”品牌23个,其中区域公用品牌4个,企业商标品牌19个。
“定西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先后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和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安定区马铃薯育种繁种制种全链体系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特别是“定西宽粉”已成功申请地理标志商标,标志着甘肃马铃薯产业已从传统淀粉加工进一步向下游衍生。
在山丹县芋兴粉业有限责任公司,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马铃薯食品。工作人员打开一个包装纸杯,加入开水,香气袅袅,浓郁的薯香混合着麦香味扑鼻而来,让参观者驻足品饮。“这是我们开发的薯麦冲饮休闲饮品。马铃薯富含维生素C和钾等微量元素,既能饱腹、又能提神。”公司职员魏艳介绍。
这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的背后,是我省围绕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扎实组织实施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以精深加工带动产业链价值链进一步提升。
我省制定印发了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马铃薯产业《实施方案》,成功申报国家级马铃薯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下达建设资金1亿元,围绕精深加工、仓储流通、良种繁育、绿色标准化基地、市场流通等共建设了34个重点项目。全省已培育壮大马铃薯企业96家,其中省级以上马铃薯龙头企业52家,引领示范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同时,我省打造出安定区、会宁县、民乐县、庄浪县、山丹县等一批马铃薯加工强县。这些县区发展壮大一批马铃薯精深加工及主食化休闲食品生产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竞争力。
由民乐县政府和荷兰考森·爱味客集团合作投资建设的甘肃爱味客马铃薯加工有限公司,引进全球顶尖马铃薯全粉生产设备及技术工艺,原料储存能力达5.4万吨,原料年加工量达1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雪花全粉生产企业,成品年产出2万吨,年产值2亿元。通过签订订单,带动民乐县50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集中连片种植马铃薯超过7万亩。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马铃薯加工产业链,发展壮大一批马铃薯精深加工及主食化休闲食品生产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马铃薯产业已成为示范引领全省现代寒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产业。
2022年底,全省年马铃薯制品生产能力70余万吨,实际加工66万吨,其中精淀粉30万吨,全粉3万吨,休闲食品及主食化产品3万吨,粉条、粉皮30多万吨,年累计加工鲜薯500多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2022年全省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40亿元,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达到1700元,其中优势产区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超过了2200元。
从“救命薯”到“温饱薯”,从“脱贫薯”到“小康薯”,再到“振兴薯”“营养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甘肃实践中,马铃薯产业奏响了陇原乡村振兴的“致富曲”。
马铃薯是甘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1/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