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上一张 下一张

联系彩票网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shihuitaiqian.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高考必备的历史基础知识归纳

发布时间:2024-09-28 21:07:17 点击量: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大职责,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表现:“文革”中,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及至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典型的事例是冤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遭到空前地践踏,最突出的表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 教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2.法制建设: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2000年一系列法律的颁布,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1999年《行政复议法》的出台,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民主建设:最突出的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普及,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1.形成过程:“一国两制”构想首先是问题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使构想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成功实践: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政府分别在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正式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国共内战遗留的中国内政问题。目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一是岛内的势力,二是外国干涉势力。中国政府对待的立场是: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外交政策:建国初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第一次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中美关系: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70年代外交重大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

  ①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②外交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特点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为维护中亚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

  ①军事侵略:战争、第二次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②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②表现: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①含义: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

  ②表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三次发展机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2)四个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

  “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

  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6)三个障碍: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丝织工具有花楼机。

  ①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在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1)“市”的形成: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市”的发展: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宋代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 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著名商帮:明清时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影响: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A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B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扫描免费领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