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彩票网
-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shihuitaiqian.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环境展示
“双非的第一个offer是港大”GPA92双非学姐实力逆袭万字面试稿拿下港大、爱丁堡!
大家好,我是 C 同学,本科是英语专业。目前已经拿到了港大和爱堡的录取啦。很荣幸能够在此分享我在申请过程中收获的一些经验和感悟,也希望能够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大三下,跟所有同龄人一样,我也面临着 八爪鱼 的困境,考研、考编、考公还是留学,最终我选择了留学。
留学是没法算回不回本的。在开始决定留学之前,我就明白这句话的道理。但我依旧坚定走出留学这步路,这也很感谢大一时候我不经意间的一次冲浪,让我种下了留学的萌芽,这个念头也促使我在两年后坚定选择。
说起来,留学值得选择和付出的理由似乎有很多:首先是想提升学历背景,扩大朋友圈,与优秀的人建立联系对自身的价值观和做事方法等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其次是在综合考虑之下,申请制度这种综合考量学生的升学模式,对比考研、考公或者考编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模式,其实留学对我来说更有利点;
最后也想换个环境,提升英语水平的同时感受不同文化的风采,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跳出舒适圈、开阔眼见、结交益友等等在留学过程中收获的这些宝贵财富都会相伴一生。
那为什么又只选择了港英进行申请?对于港英学校的向往,与留学的念头一样由来已久。
从我个人的感性层面上,由于我高中参加过去英国交流的活动,在这次交换活动中,我对英国产生了比较好的印象,希望能够有机会再次体会英国人文的魅力,因此去英国留学对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另一方面,从理性的考量上,香港也是非常不错的选项。香港离内陆很近,交通发达,方便来回,饮食习惯也与我平时吃食比较相似,香港相对来说在内地的认可度比较高,且现在政策友好对兼职实习的限制放宽,在读书时也能积累工作经历。
此外港英地区都是一年制硕士,相对来说也更能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更快的进入就业市场。因此,我最终将选校范围缩小至香港和英国。
但我认为每个地区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无论是学费、生活成本、就业市场、地理位置还是气候,可以先列个重要性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来选择出对自己最有利最合适的。
双非背景不占优势,但之前我有说到从大一就有想过留学,所以我的优势是在早期就不断开始为留学申请做准备和铺垫。
当我意识到大部分申请者成功的原因无非两点,要么是全方位优秀,要么是有一点极其优秀突出,又了解到无论哪所学校绩点和实习经历都很重要,因此我将我的初期重点放在了绩点上,辅以竞赛和证书,后期重点放在了实习上,努力将这两点提升到较高的水平层面。
我相信没有人能忽视或否定闪光的金子,双非的背景也不是一座让人翻不过去的大山,与其忧虑自己现有的水平是否能够获得理想中的结果,如何提升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才是重中之重。
从大一开始,我就认真听课,与老师打好关系,尽全力完成每项任务,努力保持每学期专业第一的绩点成绩,并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抱着试一试拼一拼的心态,通过每一次竞赛来考察自身水平,督促自己不断提升。
同时,实习也不能落下,由于倾向申请的专业主要偏语言、教育,实习岗位选择也以此为主。其中有一段实习比较特别,虽然一开始是英语助教,大概做了两三个月,但通过展示我对当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几个月以来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良好的英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机构也将我提升为英语教师,从此实习经历上有了多彩的一笔,也拥有了很多教学和管理经验,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机会,脚踏实地,成功也许不是今天或者明天,但一定是未来的某一天。
经常有同学问我这个证书是什么、怎么准备,亦或是实习可以在哪里找,但其实大家身边的资源有很多:对于考证,很多大型证书考试都会有自己的推广公众号和备考公众号,也有很多过来人会自己运营自媒体,无偿分享自己的备考经验,但注意一定要分辨真假。
当然,除了绩点和实习,语言成绩也不能忽视。我考过两次雅思,从口语 5.5 到口语 7.0,中间相隔两个月不到。
作为英专生,听到的很多评价肯定是 英专生雅思一定不会低的 ,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阅读和听力方面即使还不错,写作和口语依旧是硬伤。
第一次虽然阅读满分,但口语拿了 5.5,直接把均分和小分拉下了很多,事后我也认真总结了口语的问题:首先是很基础的问题,也就是语法混乱,口语很强调即时反应,没有写作上那么多的思考时间,那就很容易暴露毛病,比如紧张下 he/she 或 was/were 乱用;其次,无实际内容 or 没有直接回答考官问题,比如当时考官在我说完又问了一遍问题,只是简短点,后来我才反应过来是考官没理解我的回答,所以希望我再重新解释一遍,但我没有 get 到。
再次,心态的调整很关键。两次口语我都遇到了印度考官,带有比较重的口音,由于平时一直听的标准英式或美式,第一次考试非常不习惯,导致我第一题就没听懂,让考官重复了好几遍,给考官开场就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虽然第二次也是印度考官,但我及时调整心态,努力回想,将听到的问题与准备过的问题匹配起来,避免重蹈覆辙和时间上的浪费。
经过反思,我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口语题目都细致准备了一遍,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语言习惯撰写了口语材料,并利用指南者口语题库来精炼语言或提升用词,再加以每日背诵,在准备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口语知识,以至于在考场上即使因为紧张一时断片了也能利用脑子里的资源灵活应变,最终很幸运地拿到了口语 7 分的成绩。
当准备好文书等材料、考出语言成绩之后,也就差不多要进行学校申请了。按照与指南者老师协商后定下的计划,基本上申请一开放就投递了,我十分关注港大和港中文这两所学校,也知道我申请的专业或多或少都需要笔面试,为此投递之后的一个月我都在补充专业知识,提前学习所申请专业在研究生课程阶段会用到的书籍材料,尽可能缩小与 大佬 们在理论知识上的差距。
在整个啃书过程中,因为看的是原版材料,加上很多专业用词,又是在有限时间内需要达到目标,学完之后发现我的英文阅读能力提升飞速,为我之后入围英语竞赛国赛奠定了基础,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让我觉得这段经历非常宝贵难忘,也意识到阅读平日点滴积累的重要性。
因为港中文先投递,所以非常期待能收到港中文的笔试通知,可惜过了三四轮也没有任何消息,但其实当时港中文 offer 我抱的希望是最大的,可是事实上没有就是没有,于是我将重点放在了港大身上,没想到投递申请一两天后就收到了面试通知,当时非常激动,可立马又没那么激动——
按照往年惯例,港大这个专业一旦发面试邀请,基本都是筛选过,面试通过概率比较高,而这次后来了解到是今年变成海面了,那就意味着通过概率变小很多,竞争激烈,加之收到面试通知距离面试当天仅一个礼拜,让我倍感压力。
但这个机会难得,我不想因为时间紧而错过,因此我结合指南者老师给我的面经材料和网上资源,根据自身实际经历,准备了将近一万字的面试材料,基本涵盖了可能会问到的问题。
然而,只是纸上谈兵肯定不够,指南者安排了一次真人模拟辅导,有了辅导老师的点拨,我将面试材料中有问题的地方都进行了修改,并不断练习,很巧的是最后面试中教授也问了相同的问题。
不过,面试当天也是历经坎坷 : 我们临时得知,相比前一批次教授给出的都是比较通用性的问题,面试我们这批的教授非常喜欢问专业理论方面、更加具体深入的问题,有点像口头做纸面试卷,让我们措手不及。
但我深知自己过于紧张就会发挥失常,于是努力撇出自己脑中的杂念,趁前面同学面试时抓紧时间回顾专业知识,面试过程中确保自己听明白老师问题,找准问题关键,再开始有逻辑地回答。
当然,每次面试完都会开始回顾自己当时的回答情况,这个那个都有点差强人意,加上我相对来说是跨专业选手,专业基础没有本专业的同学扎实,有些问题可能考虑地不太全面等等,所以当天晚上非常焦虑不安,甚至错过了教资面试的报名,但没想到隔天早上就收到了推研的消息,当时欣喜若狂。第一个 offer 竟然是我的冲刺院校!
且此前许多人评估我拿到港大 offer 的概率很小,因此看到邮件标题顿时让我感慨功夫不负有心人。
正是两三年的准备,我的软背景和硬背景不会被淹没在一大片申请中;正是中期简历、文书和推荐信的准备,我意识到撰写简历和英语写作的水平有待加强,学习了 STAR 法则和各种文书格式等等,这些在日后找工作时就不会一无所知,距离拿到 offer 更近。更重要的是,挖掘过往经历也能让我发现过去不足的地方,在未来能够加以改进;
同样,也正是有了后期的 得 与 失 ,我才能更好地、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 长 与 短 ,也才能让以后的我继续突破自我、重塑自我,比如通过这次申请发现在科研方面的缺乏,那么我在读研时要多读文献,跟着教授学习做研究,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自发地去探索未知。
遗憾、失落、迷茫都曾有过,但我时刻相信,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走,试炼的终点一定是花开万里。
最后,人生是旷野,不要轻易定义自己,希望大家认真思考过、勇敢并坚定地追寻自己的远方,在留学申请之路上获得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