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上一张 下一张

联系彩票网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shihuitaiqian.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关于印发《2024年湖北省小麦、马铃薯 秋冬播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9-01 21:29:42 点击量:

  为抓好今年秋冬播工作,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站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2024年湖北省小麦、马铃薯秋冬播技术指导意见》(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按照要求,围绕稳面积提单产,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丰产丰收。

  为推进小麦、马铃薯单产提升,抓好落实新品种更新换代、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农机农艺融合等示范推广工作,科学指导秋冬播生产,特制定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以提高小麦、马铃薯单产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加大优质(专用)品种示范推广力度,严格把好种子质量关。立足抗灾秋播、科技秋播思路,通过大力推广小麦“四适”播种(适墒、适深、适期、适量)、药剂拌种、机械匀播、肥水统筹、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以及做好马铃薯深沟宽垄、晚疫病监测防控、“马铃薯+”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力争壮苗越冬,为夏粮夺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1.精选良种。各地应加大对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力度,引导农户择优选择地区适宜性更强、产量和抗性兼顾的优质小麦品种,减少盲目用种带来的生产风险。在种子选择上,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应提早做好本地流通麦种的发芽率测试工作,及时引导种植户合理适量用种;对于自留种的农户,积极宣传引导进行播前发芽试验,避免因种子发芽率低造成减产。北纬31度以南的江汉平原及鄂东地区,推广偏春性抗赤霉、耐穗发芽小麦品种;北纬31度以北的地区,推荐使用半冬性中筋、中强筋高产小麦品种。结合市场需求,有生产和销售条件的地区,适度发展软质小麦、黑小麦等特色小麦。

  2.精细整地。对于旋耕整地田块,旋耕深度应达到8厘米以上,每隔3-4年应深松1次(深度25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对耕翻整地田块,要求耕深大于20厘米,耕翻后应及时进行整地,要求土壤散碎,地表平整。对秸秆全量还田和杂草基数、大种类多的田块,要先深旋(或深耕)灭茬灭草再进行机械播种,旋耕埋草深度应在15厘米以上。

  3.高质播种。一是种子包衣。选择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可有效预防冬前病虫害,对小麦条锈病越冬菌源区、地下害虫和根部病害重发区必须坚决杜绝“白籽下田”。二是“四适”播种。适墒:小麦播种耕层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墒情适宜是保证一播全苗的基础,种子根和次生根能及时长出。播种前墒情不足时可提前造墒,水分偏多时要注意排水降渍。适深:一般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若土壤偏旱时,播种深度调节为3-4厘米。适期:鄂北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30日,鄂南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正常年景春性品种在适播期内适当晚播,建议最迟不宜迟于11月15日。适量:旱田亩用种量10-12.5公斤,稻茬田亩用种量12.5-15公斤,紧凑型品种取上限,大穗型品种取下限。对超出适播期(11月5日)的晚播小麦,建议每迟播1天亩播量增加1斤,但亩增量不宜超过5公斤。三是机械匀播。改人工撒播为机械匀播,可选择窄行条播机(旱地小麦行距15-18厘米,稻茬小麦行距20厘米)、宽窄行条播机(宽行19-22厘米、窄行12-15厘米)和宽幅条播机等方式,播后及时。

  4.培育壮苗。一是“三沟”配套。旱茬麦厢宽3.5-4米,稻茬麦厢宽2.5-3米,小麦播后及时开好“三沟”,厢沟深25厘米、宽30厘米,腰沟深30厘米、宽35厘米,围沟深35厘米、宽40厘米,可以机械开沟和人工开沟相结合。做到沟沟相通,沟直底平,能灌能排,连阴雨前后及时清沟排渍。二是高效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肥、高效缓释肥、商品有机肥等高效肥料的应用,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50%,拔节肥占25%-30%,穗肥占10%,视苗情可在冬前(3叶期)追施10%-15%的氮肥;钾肥基、追肥施用各一半;磷肥全部作基施,花后叶面喷施叶面肥补充磷钾元素促进籽粒灌浆充实。施用有机肥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减少20%-30%。可采取种肥同步一次性施肥技术,建议肥料主要选择长效(缓释)肥料。三是及时除草。播种至出苗前,选使异丙隆及其复配剂兑水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把握好麦田杂草两个出草高峰,即播种后10-30天和翌年小麦返青至拔节前。麦田除草应抓住冬前杂草敏感期施药,冬前杂草小、对药剂敏感,防早防小,有效压低冬前杂草基数;对冬前除草效果不好或未及时化除的麦田,待春季气温回升后,在小麦拔节前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偏迟易产生药害。四是冬前促弱控旺。在小麦3-4叶期,对基肥不足、麦苗瘦弱、群体不足田块,根据苗情适量追施平衡肥,亩追施尿素3-5公斤。冬前小麦有旺长趋势的田块,推荐选用与拖拉机轮距相配套的圆柱型磙结合中耕进行1-2次,或选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亩用20-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控制小麦旺长,防止越冬期拔节。

  1.选用优质品种。选用优质脱毒种薯,根据种植季节、茬口和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品种。平原、丘陵、低山地区宜选择早熟、高产、抗病性好的品种,低山地区还可选择中早熟、中晚熟品种。积极种植专用型马铃薯品种,打造品牌和发展订单生产。

  2.推广绿色高效实用技术。一是适时播种。平原、丘陵、低山地区马铃薯冬种播期宜为12月底至翌年2月上旬,选择晴朗天气、墒情较好的条件下播种,播后覆膜,早熟品种每亩5500穴左右,播种深度8-12厘米,防播种过浅出现青皮现象。二是施足底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采用适宜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冬马铃薯覆盖地膜后追肥不易,必须一次性施足底肥,腐熟农家肥可亩施2000公斤左右,化肥一般亩施专用复合肥100公斤(16:13:16或17:6:22)、尿素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农家肥和尿素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匀。其它化肥作种肥,播种时开沟点施,要避开种薯,以防烂种,适当补充微量元素。三是防控病虫草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综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辅助使用化学防控措施,重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充分应用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控。如遇到敏感发生时期,雨后天晴要加强药物防治力度,7-10天防治一次。预防性药剂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每次用药量175-225克;对已发病的田块要选用治疗性药剂,在发病初期及早用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5-100毫升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20-140克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防治3次。为提高防效,治疗性药剂不同年份要轮换交替使用。此外,播种后于盖膜前喷施芽前除草剂,提高除草效果。

  3.推广深沟宽垄栽培技术。用起垄机进行起垄,垄距1.1米,垄高20厘米左右,每垄开双沟,沟距20厘米,人工在开好的播种沟中“品”字形摆种,株距20厘米,播种密度6000穴/亩左右,播种后人工覆土。在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地区,推荐采取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技术。在平原、丘陵、低山等区域可适度发展双膜(拱棚+地膜)或三膜(大拱棚+小拱棚+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将成熟期提早至4月中下旬,抢高价位、获高收益。

  4.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多熟间套作模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农田产出效益。在山区推广“薯+玉米+豆”“薯+玉米+红苕”“薯+药材”等;在平原推广“薯-稻”“薯-棉”“薯-稻-薯”“薯-毛豆-萝卜”等多熟种植模式。

  (一)加强良种示范与推广。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应充分认识良种在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入和筛选优质高抗型小麦、马铃薯品种,持续开展品种展示、规模示范等工作,搭建好看“禾”选种平台,引导农民选种优质良种。

  (二)加强播后田间管理。一是各地要充分调动农技推广、植保、土肥等部门技术力量,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采取现场观摩、室内培训和线上指导等方式,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在生长关键节点组织服务团队成员进村入户下田,因地制宜开展分类管理,指导农民落实清沟理厢、冬前、肥水调控、化控除草等技术措施。二是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和技术措施。三是做好病虫害监测。加强对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准确把好病虫防控关。四是做好苗情监管。定时开展苗情长势调查,及时安排技术力量下田入户指导,确保壮苗越冬,打好丰产基础。

  (三)加强典型宣传引导。一是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广泛宣传各地秋冬播生产的好经验、好措施、好典型,为夺取夏粮丰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加强信息调度,精准掌握夏粮生产各环节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夏粮生产管理各项措施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