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上一张 下一张

联系彩票网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shihuitaiqian.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新闻发布会 南黄镇:统筹镇域资源要素 推动多元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17 13:31:19 点击量:

  近日,乳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统筹镇域资源要素,推动多元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南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年来,南黄镇深度融入全市乡村振兴发展格局,立足农业型乡镇实际,深挖自身优势,从统筹镇域资源要素入手,积极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推动农业产业再上新台阶,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全域振兴的良好态势。

  落实“三个一”,确保思想高度统一、资源有效整合、项目协作推进、效益高效转化。

  一是绘制“一张蓝图”。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全域产业发展规划图,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等一体规划,明确组织架构、阶段性任务与目标,实施挂图作战。

  二是抓好“一个主体”。紧紧抓住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经营主体,组织主要负责人外出学习,结合走访、座谈等,进一步统一思想、消除疑虑、坚定信心。

  三是压实“一张清单”。围绕产业布局,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建立共建任务落实清单,镇政府对照清单兑现考核、奖惩,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根据镇驻地轻工业区、特色海洋发展示范区、循环农业样板片区、特色粮食种植示范区、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线“四区一线”产业布局,放大产业项目示范带动效应,筑牢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打造以牡蛎、粮食产业为主,以无花果、茶叶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2+N”多元特色产业结构,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指导和遵循。

  立足自身优势,统筹海陆资源,重点发展牡蛎与粮食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

  围绕牡蛎产业。打造集海洋生物育种、养殖加工、海洋牧场、电商物流等于一体的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总投资2.2亿元,占地1000亩,已建成养殖单元74个、牡蛎装卸平台640米、泊位40个,建成10000㎡现代化牡蛎清洗净化示范中心、3间3000平方米的牡蛎育苗育种车间和8000㎡的贝类种质保存及繁育车间,辐射带动牡蛎养殖25万亩,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

  围绕粮食产业。大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集社会化服务、电商、仓储、加工等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统筹农业机械、加工、检测设备等110台(套),实现农作物耕、耙、播、收和植保、灌溉全程机械化、自动化。以“头雁擂台赛”助推“百亩攻坚田、千亩示范方、万亩共建区”工程,加快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其中百亩田20个、500亩田6个、千亩以上示范区3个,土地规模化服务面积达3万亩。

  抢抓样板片区建设机遇,推动农业基地向农业园区转变、小市场向大市场转变、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变,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融合,聚集发展新动能。

  一是提升特色农业质效。聚焦做强种业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依托威茗茶叶、十里菡乡、富昌农业等3家重点企业,强化与中国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山东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山东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威海工作站等7个科研基地,加快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打造茶叶、草莓、黑小麦、花生等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其中威茗茶叶与中茶研究所合作的《北方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标准及管理技术规程》等3项技术规程月底将公布为省级行业标准。

  二是打造产品直销渠道。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大客户集采、社区订单、特殊产品渠道、本市内循环等途径,探索“从田间直达客户”的营销模式,减少中间商环节,提升特色农产品效益,目前百亩黑小麦面粉可实现营收30万元。

  三是推动产业业态升级。深挖院后村、易养茶庄园、富昌农业、十里菡乡等园区文旅优势,串珠成链,以研学实践为切口撬动形成“旅游集聚”效应,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请问一下,镇域在助推“百亩攻坚田、千亩示范方、万亩共建区”工程中,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土地散碎的难题,我们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近年来,南黄镇针对农村土地散碎、撂荒、收益率低等难题,以“百亩攻坚田、千亩示范方、万亩共建区”工程为抓手,在17个村开展土地细碎化整治工作,目前共整治细碎化土地9000余亩,带动村集体及群众增收约500万元。

  一是将“巴掌地”整合成“大块地”。推广冷家村“土地储蓄”模式,在优先保障农户耕地需求基础上,通过土地调换、入股等方式,将全村土地重新规划调整为股民自种区、对外流转区、特色种植区、招商合作区,把“小块田”整成“大块田”。

  二是将“低效田”升级为“高产田”。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注重水利设施、道路整修、沟渠开挖的科学性实用性,打造“政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市场”运营方式,做大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在农业123双创产业园建设“物联网+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对农业发展提供精准指导。

  三是将“小农户”链接到“大市场”。创新经营模式,打破传统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格局,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在坚守粮食生产底线的前提下,走差异化发展路径,紧紧抓住市场需求,适度发展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种植,进而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探索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销售模式,有力提升了全镇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下步,南黄镇将进一步总结推广土地细碎化整治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持续做好土地文章,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请问您能详细解读一下如何将“小农户”链接到“大市场”,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吗?

  一是创新经营模式。打破传统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格局,打造“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基地”“社会化服务组织+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效衔接起来,把小农户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目前,全镇重点培育农业企业5个、农业基地10个、合作社13个、家庭农场15个。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在坚守粮食生产底线的前提下,走差异化发展路径,紧紧抓住市场需求,适度发展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种植,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亩产效益。在镇域内规划无性系茶苗育种区、四季无花果种植区、特色菌菇种植区、现代果业种植区、有机蔬菜种植区、大姜种植区等6个专区,打造30余个农产品品牌,与传统种植业相比,亩均增加收益1000元以上,有力带动村民增收。

  三是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打造“抱团销售+订单农业”销售模式,由村领办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与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合作,签订粮食产销合作协议,改善“种地不挣钱”局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探索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销售模式,打通线上销售渠道,设置农产品展销平台1个,打造特色农产品网络直播间3个,组建网络直播团队3个,在抖音、淘宝等平台开设店铺,通过线上宣传销售,有力提升了全镇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为破解土地碎片化与农村老龄化导致的土地效益低、无人种、流转难等问题,南黄镇冷家村探索建立“土地储蓄”模式,即以“零存整取、利息分红”方式收储村民“碎地”,集中推进土地细碎化整治,适度开展土地规模化经营,蹚出一条耕地扩面、农民增收的新路径。

  得益于思路的转变,冷家村针对土地撂荒、土地细碎、能效低下等问题进行土地细碎化整治,采取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土地置换的方式,实现“小田变大田”,让沉睡的土地资源“活”了起来。

  通过土地细碎化整治,冷家村共收储村民耕地1200亩,将全村地块由3000块整合成四大地块,预计增加有效耕地面积300亩,实现各类经营产值18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130万元,“存地”农户户均年增收0.65万元。并借助黄垒河现代种业样板片区发展契机,坚持因村制宜,发展规模化、特色高效产业,重点打造以黑玉米种植基地、蔬菜大棚、地瓜种植区及电商直播带货区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近年来,南黄镇在多元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也为镇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