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上一张 下一张

联系彩票网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shihuitaiqian.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奔流少年丨探寻谷物生长过程 感受农耕文化魅力 甘肃小记者暑期科技文化营第二站走进农业科技馆

发布时间:2024-10-01 18:11:42 点击量:

  棉花织成了我们的衣裳,五谷养活了千千万万人,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7月16日,甘肃小记者成长计划暑期科技文化营活动的第二站来到甘肃省农业科技馆,让小记者们深入了解现代农业科技设施和现代农业技术,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了解“一粒米”“一只虫”“一颗果”“一棵菜”的一生,探索农时、农事等方面的知识,收获满满,同学们直呼“太奇妙”!

  刚走进甘肃省农业科技馆,甘肃小记者们就看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10个大字,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合作交流处科普与学会管理科科长、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晶告诉小记者们:“别小看这10个字,这里蕴含了甘肃农业科技发展历程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展馆里一切,都讲述着甘肃省一代代农科人与农业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小记者们纷纷拿出小本子记录着所看、所听到的知识。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标本陈列馆,主要展出食用菌、果树、昆虫、土壤四大类标本。”周晶老师介绍说,“大家知道我们平时所说的‘五谷’指的是哪五谷?”小记者们个个跃跃欲试,高高举起手,“老师,我知道,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菽,我们的课本上有。”周老师夸赞了小记者们的学习能力,并告诉大家五谷在甘肃的发展与赋能后,科技农业给大家熟知的五谷赋予了现代化科技的力量。同学们纷纷感叹科技农业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在科技馆中央,摆放着四个3D幻影成像,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羊胚胎移植及马铃薯、胡麻和玉米的生长过程。“原来马铃薯有这么多品种,而且口感都不一样,太神奇了。”“这个特大金城5号西瓜是鲜食杂交品种。果实椭圆形,浅绿色底,深绿色锯齿状条带,适宜在中卫、武威、白银、兰州等地种植。”跟着周老师一路行进讲解,小记者们认识了许多农作物品种。

  “我们利用数字三维建模技术模拟了胚胎移植和植物的生长,使参观者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直观、立体地了解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尤其受到众多小朋友们的喜欢。”周老师介绍。

  优质的农作物离不开肥沃的土地,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甘肃的土壤分布情况和土壤类型,周老师带领小记者们来到电子土壤识别区。“黄绵土又称绵土或黄土性土壤,广泛分布于黄土丘陵、塬区和沟坡,面积5518.34万亩;棕钙土主要分布在洪水坝河以西,植被覆盖率低,分布地区坡度较大,不适于发展农业。”在土壤识别区,37块芯片分别代表37个土壤类型,拿起一块芯片放置在土壤样本识别区,该土壤类型的分布面积、分布区域、土壤特性等便可在显示屏上出现。周老师详细的介绍,让小记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甘肃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周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中,小记者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魅力,也对现代农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增长了知识,增强了生活中的实践能力,甘肃小记者田袁源说:“今天我们来到了农业科技馆,了解了农业种植的最新技术,认识了甘肃农作物的具体品种,而且还从中学到了许多现代农业科技的科学技术。”

  了解了农业科技的点点滴滴后,小记者们围坐一起,回顾着周老师的讲解内容。随后,甘肃彼岸心理咨询中心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薛莹老师带领小记者们通过《心口不一》《森林动物》《风吹我动》《萝卜开会》等有趣的互动游戏将所学的农业知识融入游戏里,小记者们在欢声笑语中更加深刻的记住了这些农业知识。

  一上午的农业知识体验让小记者们满载而归,有的同学小本子上记录了满满几页,“我平时就喜欢帮妈妈做菜、做饭,今天来到农科院听周老师讲解的农业知识后,让我对餐桌上的食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领悟了‘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小记者张敬晨洋对当天的活动深有感悟。“在今天的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农业方面的知识,也让我明白了学习就像种植一样,需要精心呵护,持之以恒地努力才会收获想要的结果。”小记者韩伊洋从中体会到了做什么事都重在坚持。

  “很多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远离农田,但通过今天的参观,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实践经历,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农耕,体验农耕的辛苦与快乐。让孩子真实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从意识里去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体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拥有热爱劳动的情怀。真正实现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价值。相信小记者们会对此次活动留下深刻印象。”周老师说。

  现在已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伏天,气象信息也显示从7月15日起“入伏”。那么,同学们知道“入伏”中的“伏”是什么意思?“三伏”又有多长呢?

  “伏”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说法,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也是夏天的意思。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 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入伏”是指进入“三伏”的意思。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三伏”有多长呢?“三伏”是我国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今年的“三伏”共有四十天,其中初伏十日,为7月15日到7月24日;中伏为7月25日到8月13日;末伏为8月14日到8月24日。

  “三伏”天为什么那么热呢?“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后,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