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上一张 下一张

联系彩票网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shihuitaiqian.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大棚“长个儿” 农民“伸腰” ——从温室大棚迭代升级看莘县农业产业转型

发布时间:2024-09-22 23:54:56 点击量:

  5月6日,记者行走在莘县徒骇河滨河大道上,放眼望去是一片由蔬菜大棚汇成的“白色海洋”。与往年不同的是,密密麻麻的蔬菜大棚之间,悄然长出了不少“高个子”。

  大棚从低矮到高大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形变”,而是莘县各级党委、政府与广大种植户共同努力为产业带来的质变。新建的高标准大棚,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县”,莘县正有意识地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今年,该县选择张鲁回族镇、十八里铺镇、燕店镇、董杜庄镇、河店镇、妹冢镇、魏庄镇、俎店镇、大王寨镇等9个镇的23万余亩大棚作为重点区域,积极推进大棚改造升级。

  莘县是全国最大的春季设施甜瓜基地、大红西红柿种植基地,也是全国知名的早春西瓜、早春豆角、秋延迟黄瓜、晚秋香菜产地。产业规模的膨胀,让莘县几十万菜农的钱包鼓了起来。

  “城里买楼房、家里盖小楼、家家买汽车”,这是当地菜农生活的真实写照。从滨河大道驶出,沿娄山路驶入董杜庄镇肖郭庄村,道路两侧的饭店、育苗场、农资销售门店比比皆是。“如今,年轻人都选择在家里种棚,全村有六七百名壮劳力。”村党支部书记肖青恩说,年轻的“棚二代”在富起来之后,开始改变过去的生产方式。

  当地过去的小拱棚由预制件和竹竿为支撑和骨架,只有半人多高,“棚一代”只能弓背弯腰劳作,很多人患上了腰腿病。拿到接力棒,肖郭庄村的年轻人琢磨起了大棚升级。在村民郭朋新建的钢架大拱棚内,记者看到,新大棚以钢架为骨,有七八米高。大棚占地8亩,一排排瓜藤上挂满了彩虹礼品西瓜,按照市场价格计算,10多天后这些西瓜将产生2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肖郭庄村是大棚升级的先行者,全村1300亩大棚,已经有1000亩改造为钢架高标准棚。村内的两支大棚改造队伍,年营业收入均超百万元。

  并不是每个村都有肖郭庄村的实力。不远的张端村,人们对每亩大棚数万元的建设成本有些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该村村干部带头改造,并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拿到了银行贷款。

  张端村党支部书记王涛的新大棚就是如此。他在拿到贴息贷款后,以每亩8万元的成本建设了占地7亩的新型冬暖式大棚。王涛说,新大棚使用面积有5.2亩,比传统大棚的要多1亩。

  虽然新大棚的保温性稍逊于传统冬暖式大棚,但借助智能化温控、湿控设施,棚内温度仍然可以轻松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需。走进大棚,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豇豆长势正旺。王涛轻轻点击手机屏幕,完成了棚内换气。他说,当大棚豇豆大规模上市时,他家的豇豆早已卖完。增加实际使用面积多种多收、提早上市卖出更高价格,样板的力量提高了张端村种植户的大棚改造积极性。

  以点带面,正是莘县各级党委、政府希望达到的目的。莘县积极宣传推介新型棚体的种植优势,在各有关镇(街)选择群众积极性高、经济实力强的村庄,努力打造改造提升样板,为大棚改造升级打下良好基础。该县邀请农业专家,结合光照、气温、群众接受程度等,制定了各式新型大棚的标准,涵盖大小、墙体材料、骨架材料、保温材料等参考标准,并推荐有条件的群众配备物联网应用设备。“县委、县政府为群众大棚升级改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镇今年计划推进4000亩大棚升级改造。”董杜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留光介绍。

  “原来的大棚低矮,只能种地爬西瓜,一亩地种600棵,总产量6000多斤,每斤只能卖一块多。现在的新大棚,一亩地可以种2000棵吊秧西瓜,总产量也是6000多斤,但每斤至少能卖五块钱。”站在新大棚前,花庄村党支部书记花现英说,村党支部计划打造花庄村自己的礼品西瓜品牌,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得头筹。

  30年前,莘县县委、县政府围绕助农致富,大规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几十万农民进入了以瓜菜菌为重点的产业化发展快车道。如今,在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大潮下,莘县再次行动,积极稳妥推动设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一曲产业振兴的旋律正在鲁西大地激荡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