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彩票网
- 全国服务热线:
National Service
Hotline:
0898-08980898
- 手机:15200006666
- 电话:0898-08980898
- 邮箱:shihuitaiqian.com
-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第四系列
为“奥运蔬菜”注入持久营养源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是北京市农业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机构,主要承担国家及北京市农业应用基础及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与创新、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产业化服务等任务。经过40多年建设,现已形成蔬菜研究中心、林业果树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等12个研究所(中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之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就获得过科学基金资助,20多年来,科学基金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人才培养和农林基础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根据国外饮食习惯和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气候特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目前已完成300余种奥运蔬菜的繁殖育种工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许勇说,“为满足各路奥运人员和游客的饮食需求,在这300余种奥运蔬菜的繁殖育种工作中,一部分是培育适应北京8月份气候条件的错季蔬菜。另一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其关键问题是引种和培育,使这些洋蔬菜适应我国的生长条件。虽然这主要是些应用技术问题,和基础理论研究没有直接联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很少支持这类项目,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期对农林基础研究的支持,使我们承担这样的项目有了很好的积累。”
据介绍,“奥运蔬菜”不能含等成分,对农药残留等也有严格要求,从生产、运输到加工,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为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还建立了“奥运蔬菜”新品种基地,并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繁种等专项研究。其主要负责人之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遗传育种专家许勇从1996年开始,曾先后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在科学基金和其他项目的资助下,许勇带领葫芦科遗传育种与基因组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长期开展抗病育种的相关研究,绘制出第一张西瓜永久分子遗传图谱和黄瓜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并对6种病害抗性基因进行定位与辅助育种研究。他利用国际通用的葫芦科作物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 简单序列重复)引物构建了我国特有甜瓜资源哈密瓜的分子遗传图谱框架,并代表中国参与了国际葫芦科基因组计划。其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编著论著4本;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个;主持培育的“京欣2号”与“京秀”等系列西瓜新品种及西瓜砧木品种推广面积200多万亩,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正是有这些扎实的前期基础研究积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奥运蔬菜”新品种和无公害蔬菜繁种工作才进行得非常顺利。
在刚刚公布的2007年基金资助项目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有10个项目得到资助。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研处吴洁说:“因为农林科学院要承担很多服务北京市农、林业发展的应用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数量并不大,但却很有意义。近几年,农林科学院每年都会申报五六十个项目,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年轻人参与申请。一是因为应用技术离不开基础研究,二是很多年轻人都是从承担基金的面上项目开始做起,然后逐步成长,得到一些大的课题。”
从1998年至2006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获资助项目中,青年基金项目占资助总数的24.49%。青年基金申请项目获得资助的比率为19.67%,高于自由申请项目获资助比率(15.92%)3.75个百分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徐淑芳说,就获资助项目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分布情况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和园艺与林木遗传学学科获得科学基金资助比例较大,分别占获资助总数的27.27%和31.82%,正是科学基金长期稳定的资助,使得这些学科和领域的基础研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整体科研实力得到提升,成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基础研究的优势力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推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重点学科发展,带动农业基础研究多方面全方位发展,对启动和承担国家重要科技项目与计划发挥了先导和培育源头的作用。”徐淑芳说。
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主任马荣才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重要经济植物扁桃(巴旦杏)种质资源评价、利用技术和开花控制研究,研究出的有关育种技术使扁桃育种缩短3至5年。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及部市级课题20余项。在国际国内刊物及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70余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种部首席专家张凤兰研究员也是科学基金获得者,她带领的研究团队先后承担国家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农业部“948项目”等共计30项。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
在科学基金支持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其他学科也得到了良好发展,农田灌溉技术、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科、草地学科、养蜂学科在“十五”期间相继得到基金支持,有8人获2次以上基金资助。
从1997年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专家赵春江开始申报科学基金,并先后获4次资助,使他能10多年持续开展小麦形态诊断计算机图像智能化识别系统研究。在科学基金长期稳定的支持下,他又获得国家其他重点攻关项目的资助,先后于1999年和2001年组建了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BAITRC)和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ITA),形成了一支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以中青年科学家为骨干的研究队伍。
赵春江曾担任国家“863”计划“数字农业”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技术总体组组长,带领队伍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农业信息技术与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研究,推进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其研究成果“农业专家系统研究及应用”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国家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6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王纪华、刘良云也是该研究队伍中的成员,都受到过科学基金的资助,现已成为该学科的专项学术带头人,这个团队已逐渐发展成一个高技术创新研究群体。
基础研究促进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应用及开发研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研人员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中关键性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应用与开发研究,培育了农作物、蔬菜、林果、畜禽等新品种,开展了作物栽培技术、植物保护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在蔬菜研究创新中率先进行了蔬菜袋式精品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基质重力监控实现营养液的均衡控制理念,设计出我国第一台重力测控灌溉系统,解决了蔬菜容器培供液不均的问题;在畜禽疫病防治研究中,其研究成果为北京市科学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了决策依据,并为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信鸽协会参加国际赛事提供了科学依据。